真正的成功不只是分数,揭示3个关键,帮孩子摆脱“好学生”陷阱

2023-08-08 23:52:25 腾讯网

真正的成功不只是分数,揭示3个关键,帮孩子摆脱“好学生”陷阱

在当下,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好学生”,在学科成绩方面遥遥领先于别人。


(资料图)

然而,家长如果过度追求完美的学习成绩,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造成的结果就是,“好学生”们非常害怕失败,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们为了维系“好学生”这个人设,甚至以心理健康为代价来换取高分和好成绩。

如果没有得到家长的及时和正确的引导,有的孩子就会陷入这种“好学生”的困境,严重者,甚至导致个别孩子出现抑郁和自杀的倾向。

为什么抑郁会频繁困扰那些看起来光芒万丈的“好学生”呢?这种结果自然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感到困惑和不解。

01

从儿童心理学来说,这些所谓的“好学生”,只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恪守标准,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认同这样的标准,也不认为自己真的很好。

从更深层面上来说,这些“好学生”的优秀,是被家长等社会评价标准所裹挟和压制出来的,并非来自孩子真实的自我评价。

长期以来,他们建立在这种评价中的自我价值和优越感,会导致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他们势必会觉得自己辜负了别人的期待,这种感觉就会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时,“好学生”的心态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的困扰。他们习惯性地选择牺牲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只是为了去讨好他人。他们不懂得拒绝,也没有反抗的能力。

这使得他们日后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欺负和操控。比如有位网友就表达了自己害怕被人讨厌和失望的烦恼。

她小时候为了得到母亲的认可和表扬,不论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都会刻意去迎合母亲的意愿。

等到长大后,她走上了工作岗位,本该在人格和经济上都实现独立,却仍然保持了小时候的这种性格。她为了讨好同事,总是不顾个人感受去帮助他人。

她不是活成了自己,而是活成了大家眼中的“可怜虫”,非常在意大家对她的评价,长期患得患失的心理,导致她惨遭大家的欺负,却又无法自行挣脱出来。

可见,习惯性地讨好和自我批判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困扰,也会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只要时间一长,他们可能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只会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02

为了帮助孩子摆脱“好学生”陷阱,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让孩子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并成为掌控学习的主人

那种沉醉于学霸的光环,迎合他人的期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霸。

只有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并成为掌控学习的主人,具有这种“快乐+掌控”的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霸。

因为享受学习的快乐,所以就不会在乎一时的失利;因为能掌控学习,所以“学习”这个“小怪兽”不管怎么跳,都逃不出自己的手心。

2.摒弃“以成绩论成败”的错误观念,重拾孩子的自信

家长若以成绩论成败,很容易使孩子看不到自身价值,更无法提振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也就是说,评价孩子是否优秀,不是单纯靠平时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证明,还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证明。

当孩子沉浸于某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时,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优秀孩子应有的样子了。

以这种方式来评价孩子,容易唤醒孩子的自信心。

3.教导孩子用成长型思维来反思自己的失败和挫折

成长型思维是指将失败和挫折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看作是个人能力的限制。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理解挫折和失败是正常的,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和经验,为下一次的尝试做好准备。

03

除了采取以上措施之外,家长自身还应保持必要的觉察和清醒,关注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让他们明白自我价值更多地取决于自己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品质和能力。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成功不仅仅是学业上的优秀,还包括独立的人格、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会价值观等。

因此,摆脱“好学生”的陷阱,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定义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为人父母者,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应该鼓励孩子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等。

通过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孩子可以拓宽眼界,培养自信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成长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发展均衡、从容自信、有正确价值观、有创造力的个体,最终摆脱“好学生”的陷阱。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中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